日光之下

日光之下

最近这两三年,身边的周遭以及整个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出乎人意料之外的事情。自己也跟所有人一样踏着浪花在艰难地往前走,就好像走遍了山川湖海那样漫长,却不得不承认也只是囿于一隅,每天围绕的不过三餐五谷,在每顿饭与饭之间寻找着可怜的睡眠,寻找一不小心就可能被遗忘的书本,寻找山的那边海的那边的爱情,同时也应付着支撑这些绝对空间中的一切内容的有趣的无趣的工作。「这两三年,有人让病毒流行,有人让枪炮横飞,也有人在演独角戏;当然就会有人在抗疫,在阻击,在用史书记录剧本,但这些日光下的一些破事都不是今天想说的」

迅速交代下最近干的事:远程办公了躲避了首都的疫情,回家住了也休整了老房子,体验了一份太空舱里可以踢球的临时工作,对建筑的痴迷又迈向了更多实践的一步(无论是对公众有益还是对自己有利的都在落实着),对植物的热情丝毫不减(所以理论之后需要每天再多添一份伺候万物精灵的工作),对音乐的暗恋最近有点停顿(但还是会坚持练习并且一步步提高),对语言的兴趣与日俱增(为了旅行可以交流也为感受不同的原汁原味的文化理解所以要让味蕾能力提升,学习语言就成了引人入胜的一件美事),对家人多了理解但依然很难感同身受(所以尊重着并理解着,关心着也独立着,向亲情致以爱的问候这就够了吧)。除了以上这些,发现自己还是那个爱着法拉利和皇马的骑车/徒步/游在水里的挥杆少年,真想问问自己这么些年,到底有没有一丝丝改变。接下来就是重点了,要公开几件人生一段时间内将要发生的大事:

从一个人开始

一个人可以永远做自己,一个人也可以遇到另一个人,总之一个人在地球上待着就应该好好体验这人间的快乐。所以在离开之前我也会毫无疑问的走完一个凡人故事的精彩人生。

一本书到另一本书
遇到《世界怎样运转》这本书是来自比尔盖茨先生的公众号推送,书的作者瓦茨拉夫·斯米尔,他从容的解释了人类世界运转背后的能源、食物、原材料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及其面临的真正问题。这让我想到了心中偶像《国富论》及《道德情操论》的作者亚当斯密,他们应该是同一类人吧,深受斯多葛实用伦理思想的影响,至少在西方世界像奥勒留、蒙田、华盛顿、穆勒这样的帝王、作家、总统、学者都无不将斯多葛主义的书籍装在脑子里,因为这些书帮助他们承受不幸,帮助他们寻找忧虑背后真正的万物真相,从而解决了他们一生中面对的诸多挫败。作为画廊学派的这帮人,和他们奠定的古代思想道德产物极大推进了人类对无穷真理的认知进度,这让我如获至宝,无疑人生的终极信仰也愈发清晰明亮。

一部电影到另一部电影
台湾最近又成了民主和集权两大阵营的火拼区,无论他们之间闹出多大笑话,我却只在茶余饭后关心从《我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到《一家之主》这两部带着浓浓青春气、人情味的台湾新电影。因在任何宏大的时代面前,真正伟大的总还是那些细微和真实的个体。

一个想法到另一个想法
原初只是想整修一下老房子,没想到职业毛病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看过了酷家乐、齐家网、万师傅、小红书、IKEA、MUJI-infill,把玩过CAD和SketchUp,最后拿着图纸面对工人们一顿操作,发现老房子整好了,但万家灯火还可以有更好的解决方案,于是有了一个美丽,实际,也贴近人们生活刚需的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商业计划。

一片山林到一片海岸
喜欢山林是因为喜欢与伙伴们纯粹的骑行在起起伏伏的绿色海拔之间,喜欢海岸是因为憧憬着在忙碌的田园农场里,每当休息的片刻便可以驻足眺望蓝色远方。这么想就知道农场要建在哪里了。

一块砖头到一栋住宅背后的家
这或许会像这个夏天休整老房子一样漫长吧,把一个夏天蔓延开来就是未来几十年不停的啃着书本,翘着铲子,不知疲倦的开矿为他人取暖也为自己掘金,然后偶得一点空闲将理想的生态绿住宅修筑好,希望与亲近的人在此相聚,在此往来。滚烫的人生一定很辛苦,但愿燃烧完能与大家一起留下点什么。或许,一本书,一首曲子,一朵玫瑰。




© OCEAN - 勇气日记